首页
服装资讯
服装品牌
服装企业
产品
订货会
展会
专题
丽人网首页 > 服装新闻 > 文化常识 > 正文
从细节方面看 土家族服饰有什么文化内涵?
网友分享:Kitty
2016-04-26 16:25来源于:网络
分享:

土家族服饰在色彩、图案纹样、传承人等方面都体现了土家人民的审美情趣、色彩爱好、文化心态以及宗教观念,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有形有感的物质文化载体,是流动的民族文化艺术经典。

一、色彩语言的角度

土家族服饰在色彩的运用中有着尚白、尚红、尚黑的讲究。土家族服饰中崇尚白色,是源于土家族的白虎图腾崇拜,这实际上是一种祖先崇拜。这种图腾意识渗透到土家族服饰中由来已久。土家族男人喜欢用白帕子包头且在前额为“人”字形。

1956年,民族学家潘光旦到土家族地区考察,针对这一情况说:“这一带地方,一般喜欢在头上包白帕子,白帕子代表老虎,因为虎头上有三根白毛,通常称为王字头老虎,也是崇拜祖宗之意。”土家族从儿童开始,就戴虎头帽,戴银白色的“十八罗汉”,穿虎头鞋。这样做就是祈求先祖“白虎”保佑子嗣健康成长,一生平安。

红色、黑色的象征意义:土家族工艺美术与两多花,指的就是打花、织锦、和挑花。打花线粗质厚,挑花线细质薄,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取色与调色。打花取色浓重,色彩对比强烈,其中红色独占鳌头,无比豪放,挑花取色恬静,或白底黑线,色调调和,颇显淡雅。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源于土家族先民巴人的早期历史。据《后汉书》记载,巴人最早有五个姓氏,由于居住的地方不同,其中一姓属赤穴,其余四姓属黑穴,在五姓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那赤穴一姓。故服饰取红黑两种颜色,正是与赤黑二穴有关,体现了土家族对于先民存在的潜在的民族感情。打花纹样有很多都是以黑色和深蓝色作为底色去烘托艳赤,构想奇特,蔚为大观。挑花黑线多用在衣裤帐帘被面垫单上,但作为象征爱情的鞋垫则不然,其中不少样品运用彩线向大红靠拢,而寿木又喜用黑色,这些无不与赤黑有关。土家族对先民的潜在的民族感情,正是通过赤黑二色的特殊爱好得到升华和表露。

尚红的另一层含义:土家族少女一般喜欢扎红头绳、穿红鞋、而且土家族群众自古以来就有葬红棺材的习俗,这些喜红源于避邪消灾、祈求平安,这是一种传统宗教
意识的具体表现。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恐怕还是新娘是红衣嫁妆和红嫁奁。在民间有一个关于尚红来源的传说:在很早以前,土司实行实行霸道的“初夜权”。土家
姑娘在临近出嫁前,都很害怕被土司糟蹋,天天以泪洗面。一天,一个红衣仙女路过此地,看见这种情形,就规劝即将出嫁的土家姑娘不要担心,到时她自有办法。

于是红衣女代替土家姑娘去拉土司家,土司一见这漂亮的“新娘”就色迷迷的扑上去,红衣仙女取出剪刀顺势刺去便结束了他的老命。此后“初夜权”被废除了。为了感谢和纪念红衣仙女,也为了消灾、壮胆、避邪土家新娘子在出嫁时都要穿上红色的嫁衣,就连嫁奁都染成了红色。

二、图案纹样与审美意识的角度

民族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影响了土家族在服饰上的审美意识,从服饰图案纹样题材的选择运用到图案纹样的创作技法都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审美
追求。

1.题材的选择运用

土家族人民长期聚居在深溪峡谷、崇山峻岭和禽兽繁殖的自然环境里、远古时代就以狩猎、农耕为主要生产活动内容这就使他们对生产对象发生密切的深厚的感情
这种感情在服饰题材上随时地表现了出来。

动物题材的运用,最早的土家族服饰还是根据实用功能的需求。当时人们以狩猎为主要生产活动。取兽皮来遮体保暖,用骨针缝制衣物,兽牙等也就成为装饰品了。
在实用中获得了美感,然后运用到服饰中去。像“猴手”、“野鸡尾”、“猪脚迹”、“蝙蝠”等等都是常见的题材。还有“鲤鱼跳门”、“喜鹊闹梅”、“双凤朝阳
”、“二龙抢宝”、“蝴蝶戏花”等,土家姑娘将这些用纸剪成“花样”然后刺作绣,临拓到围裙、围腰、搭帕、枕头上,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古朴幽默,不拘泥于临摹自然,而是采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因而使各种图案都富于想象和诗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古朴的民族特色。

植物题材的运用,土家人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不但是与社会功利价值有联系的对象成为他们常常表现的题材,而且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没有直
接联系的植物纳入了他们的审美意识中来,如常见的藤条花边“大白花”、“九朵梅”、“石榴花”、“麦穗条”这些“花样”往往作临拓在背带、服装花边等小样
服饰上。

各种题材的综合运用这类题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都直接源于土家族生活以人物造型为主,兼及日月、山川等。在制作上,有刺绣、挑花,也有编织。如“
八仙过海”、“众人迎亲”、“游春图”等。构图严紧、线条流畅、融光、彩、色为一体,或直接用白底黑线挑,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土家族的风土人情和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与追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2.图案纹样的创作技法

土家妇女在服饰图案纹样的创作过程中多取材于大自然和劳动生活中所观察接触的各种事物的形体,他们把原始纹样加以概括、提炼、发挥、创造,再进行夸张变
形,以适应服装部位的特点和做工方便,采用了各种手法。连续性的菱形表现手法。如“狗牙齿”、“单边勾”、梳齿状、缝合、连锁状,将反复的主题体“花样”填充连接起来,增加构图的整体效果,有吉祥、连绵不断的寓意。那繁如水波跳跃的万字点,参插有致的狗牙齿边,向外扩展的单边勾与主体纹样产生繁与简、疏与密的对比突出主题,使图案纹样产生丰富饱满的艺术效果。

连续交叉,在交叉形成的菱形格局中,填充主体纹样的表现方法。如“燕子花”、“麻叶花”等。有的用不同的小边饰,填充连接装饰主题纹样,有的根据斜长条形
的交叉边饰,来分格和连接主体纹样。这种纹样是受编织工艺的影响。在构图中,尤其是灵活运用色彩变换,更加强了这种律动的感受,使呆板的单一连续的纹样丰
富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几何形的运用。这种手法实际是一种将生活形体进行提炼、简化,取其事物的特征,由写实形到写意,即由具体形摹变为抽象的几何图案。“实比”野生动物的雏
形、有四条运动着的腿有一个垂着双耳的头臂部翘着一条长而弯曲的尾巴。“燕子花”是用抽象的几何形表现它最有特点的剪形尾羽,两只雏燕共着一个头,好像
在嬉戏,在凌空飞舞。还有“猴子手”,是用各种不同的色块根据掌宽指尖的特点,组成富有节奏感的抽象几何形。“蛇花”则以规则的小三角形排列,以示蛇的
斑纹。

三、从服饰工艺传承(人)的角度

土家族服饰的制作程序复杂、工艺精湛,充分显示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勤劳与心灵手巧。土家服饰工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母亲传给女儿,一是女孩之间互
相学习。

土家族服饰工艺主要是通过母亲教给女儿的。在土家地区流传着“养女不织花,不如不养她”这样的俗话,服饰的制作都是由土家族女子来完成。在土家族女孩十一、
二岁的时候,便要跟着母亲学纺纱、纺线、挑花、织锦、缝制衣服。这些东西学起来不能马虎,要十分的细心。比如说织锦,土家织锦是要用心去体会的,要用心去织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兢兢业业,不能马马虎虎,每一个图案都有特定的含义,一针都不能含糊,一针都不能织错。

土家族服饰的制作可以休身养性,使人心思细密,不骄不躁。因此,土家族女子向来心灵手巧、勤劳纯朴。在闲暇时候,土家女孩一般就会聚集在一家的院子里,做一些手工活。女孩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使土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更加的完善。不会做衣服的女孩,可以向会做衣服的女孩学习从而掌握技巧,会做衣服的女孩之间可以讨论更好的制作方法,互相传授一些新的图案纹样,使土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得到更深的发展。

但是现在土家族服饰工艺在传承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已经面临衰退和消失的危险。土家族服饰工艺文化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唤醒更多的的人来维护和
延续这一民族文化。

网络 )
相关资讯
更多>>
资讯
  • 品牌
  • 企业
  • 资讯
  • 产品
  • 商机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