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装资讯
服装品牌
服装企业
产品
订货会
展会
专题
丽人网首页 > 服装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商品在非洲
网友分享:Kitty
2010-09-14 13:34来源于:丽人服装网
分享:

新华网内罗毕9月13日电 不少非洲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为发展经济和满足人们消费需求,这些国家每年都会大量进口工业产品和日常消费品。随着近年来中非贸易合作的日益密切,中国商品已遍及非洲各个角落。

“中国制造”随处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的进出口贸易实现了跨越性的增长。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8年突破1000亿美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今年上半年,中非贸易额已达612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全年有望再超千亿美元。

随着中非贸易的深化,中国出口非洲的商品不仅种类日渐丰富,而且结构不断优化。从生产原材料、大型机具、化工产品等工业消费品,到衣帽玩具、五金家电、通讯设备等生活日用品,非洲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身影。同时商品结构已从传统的纺织、服装、轻工产品为主,升级为机械设备、汽车、通讯、电子产品等机电产品占主导,同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积极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主动开发适合非洲的产品,获得当地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信赖。了解到肯尼亚人民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有着特殊的感情,中国一家手机生产商特别针对非洲市场设计了“奥巴马手机”。这款直板机背后用广告字体写着“Obama”字样以及其就职演讲的宣言“YESWECAN”。据在内罗毕莫伊大街经营电子产品专营店的恩安阿介绍,这款手机的技术定位是入门级产品,拥有中等分辨率的彩屏、调频收音机功能,售价仅为30美元,“刚上市没几天就受到好评”。

为方便肯尼亚众多无法获得稳定电力供应的手机用户,中国中兴通讯与肯尼亚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萨法利通讯公司合作推出了太阳能手机。截至目前,中兴通讯仅在肯尼亚市场销售手机就达150万部。

非洲百姓受惠

中国商品价格低廉,功能实用,市场定位准确,符合当地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兴趣,受到普通百姓和各级销售商的青睐,在非洲中低端消费市场上拥有稳定的占有率。在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的特雷什维尔区有一个“中国市场”,可以说是该区的标志性商贸区域。一位来此给朋友挑选新婚礼品的科特迪瓦妇女对新华社记者说:“真让人眼花缭乱啊!这里的东西太多了!”她看上了一套24件的餐具套装,价格为30美元左右,而这个价格在阿比让法国商店里最多只能买到一个3件餐具套装。

安徽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多哥投资经营的天地亿万多超市经理蒋祥垒告诉记者,超市自2001年10月开业以来,销售的商品齐全,种类丰富,品种数量已累计达到7000多种。他说,由于超市所销售的商品大部分都是根据当地居民所需采购来的,加之价格适中,所以吸引了很多本地及周边国家的消费者。在超市出售的中国商品不仅满足了各类消费群体的需要,同时也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因此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好评和赞誉。

中国商品不仅满足经济不很富裕的普通百姓的需要,同时也造就了一批靠经营中国商品先富起来的当地人。津巴布韦的单身母亲琳就是其中一位。琳对记者说,“我过去穿梭于莫桑比克、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之间做一些贸易,但成本很高赚不到钱,现在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进入津巴布韦,我只要从华商手中批发商品再运到乡下就能赚很多钱,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加纳的安萨今年35岁,已有两个孩子,以前打过工,做过小生意,甚至当过“马路商贩”,但都以失败告终。两年前,他开始经营中国商品,现在的他已经成为“连锁店”店主。安萨说他每年要多次去中国采购商品,琳琅满目的货物,高、中、低适合各类消费群体的价位和优良品质,让他目不暇接。

打假行动在进行

就在中国商品为非洲人提高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时,部分源自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也通过多种渠道进入非洲生活消费品市场,损害了非洲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中国商品的整体形象。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许多中国个体商人进入非洲从事外贸经营,越来越多的非洲本土商人也直接前往中国义乌、温州、广州等地采购货品。鉴于多数非洲国家消费者购买力较低,他们采购的多为质量缺乏保证的低档商品甚至次品。从流通渠道方面看,一方面跨境流通日益便捷,阻断劣质商品流出国门成为眼下中国监管部门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非洲国家进口质量监控体系仍不完善,无法有效拦截假冒或劣质商品。此外,非洲国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也存在执法不严或腐败现象,使得这些商品在市场上顺利流通。

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中国制造”的声誉,中国政府已开始采取行动。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宣布在非洲建设物流中心,希望通过搭建平台,建立贸易主渠道,帮助中国企业展示、销售优质产品,降低流通成本。

与此同时,中国质量监督检验免疫总局还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签署了质检合作协议,规定出口商向这些国家出口产品时应向出口地检验检疫局申请运前检验,力促中非双方进出口两端双管齐下,实现监管对接。另外,中国还对非洲国家的一些质检官员进行培训,以便加强双方了解,共同采取措施,提高中国出口商品质量。

相关资讯
更多>>
资讯
  • 品牌
  • 企业
  • 资讯
  • 产品
  • 商机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