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装资讯
服装品牌
服装企业
产品
订货会
展会
专题
丽人网首页 > 服装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入世十年:从“与狼共舞”到“与龙共舞”
网友分享:Kitty
2011-11-22 10:24来源于:服饰新闻网
分享:

2001年11月2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致函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中国政府已于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该议定书将于12月11日生效。这意味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那么,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收获了什么?加入WTO的十年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是否受到挑战?中国又将如何应对当前不断滋生的贸易保护主义?

带着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和西北大学经管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景峰。

入世十年中国及其贸易伙伴走上双赢之路

证券时报记者:就目前来看,中国加入WTO是否可以确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其中有“得”,是否也有“失”?

滕泰: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经济此后深度融入世界,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并崛起成为制造业出口大国,为解决国内就业、出口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三资企业”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先进技术被引进到中国来。

中国加入WTO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世贸组织对各国设有许多苛刻条件,中国也被迫做出了妥协和让步,在很多方面仍受制于欧美。比如其至今仍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针对中国的反补贴、反倾销迄今也未停止,中国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得到公平待遇。

梅新育: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长久以来的追求。就总体而言,可以判断,入世十年以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走上了双赢之路。对于中国而言,入世意味着中国对外经贸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中国对外经贸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皆然,尤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的规模加速扩张表现最为抢眼。2000年~2008年间,世界出口年均增长12%,中国出口年均增长24.4%,是世界出口平均增幅的两倍多。更大规模的出口、更高的出口增速,意味着出口部门为中国国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意味着中国产业赢得了更大的规模效益和更多的高成长机遇。

同时,贸易规模大幅度扩张将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为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循序渐进赢得更强的谈判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赢得更强的谈判能力,意味着中国越来越有能力超越此前被动的“与国际惯例接轨”,推动确立更加公平合理、更符合我们期望的贸易规则,进而加快改善中国在国际经贸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了这个趋势。

赵景峰:加入WTO是中国对外开放最主要的举措之一,也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之一。以2001年为起点,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突飞猛进的1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为对外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结构调整打下了规模基础。第二,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从而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了在世界资本市场上的地位。第三,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战略性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第四,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有利于我国经济外交的开展。第五,直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第六,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第七,在WTO多边贸易体系的框架下,成功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同时推进。

然而,在这些成就之下,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贸易摩擦增多,给企业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第二,对外经济发展未与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相适应,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使得中国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需求更为迫切。第三,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均衡,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第四,巨额外汇储备为中国的间接投资带来了一些困扰,美元贬值和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为中国带来的风险更大。第五,对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进口额过低,对华禁售还在很多领域广泛存在。第六,个别产业为国际行业巨头所控制,给我国造成一定的产业安全风险。

总的来说,在WTO中我国所得远远大于所失。要解决现存问题,还依赖于已经奠定的良好基础。比如,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的贸易规模和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应有所调整

证券时报记者:十年来,中国和世界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么,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中国从中学到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滕泰:入世后,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该调未调。中国对外开放之初实行鼓励出口、吸引外资、稳定外汇的政策,但2005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每年用7300亿元补贴支撑出口,过度出口形成了民工荒,进而出现了国内通货膨胀、贸易顺差,并带来国际贸易保护的外部压力。

总体来看,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应做出以下三方面调整:一是2005年后,我国开始出现“民工荒”,此时应从鼓励出口及时调整到追求国际收支平衡上来。通过鼓励落后产业出口来赚取外汇、形成贸易顺差,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二是应该从盲目吸引外资、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调整到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上来。上个世纪90年代,吸引外资的策略是正确的,对东南沿海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许多地方政府把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当做衡量政绩的指标,为发展经济不惜造成环境污染,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三是应将僵化的汇率政策调整到更灵活、更具弹性的汇率政策上来。人民币汇率一直未达到均衡汇率,造成大量热钱持续流入中国,有时每月达到500亿美元,央行被迫回笼,不仅令经济失衡,股市也受到影响。

赵景峰:入世十年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弥足珍贵。

启示之一:一国经济的腾飞,必须依赖于外向性程度的提高,必须依赖于与各国开展全方位的经贸合作。如果没有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商投资以及技术和劳务合作的快速发展,就不能使国内企业充分享受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就不能使本国国民充分享受实际收入提高带来的福利。

启示之二:一国的外贸产品结构调整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应采取两者相一致的发展战略。我国目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推动产品高级化,也就是要素含量的高级化,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

启示之三:一国的对外经济发展,离不开本国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未被很多国家所承认,有一部分原因也在我们自己身上。企业竞争的国民待遇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但是还有很多摩擦和矛盾有待解决。而这些都是有悖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原则的,需要通过立法来进行规制。

启示之四:一国在参与国际分工时,必须充分发挥本国固有优势,并不断培育新的比较优势。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的一般工业制成品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未来这种优势迟早会被释放殆尽,我国需要积极适应要素禀赋的变化,培养新的比较优势。

启示之五:一国的发展必须以本国国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任何经济发展都必须建立在本国福利最大化的基础上。个别领域贸易条件恶化,环境密集型产业由于创汇能力强而未得到有力规制等等,这些现象都必须认真对待。

梅新育:毋庸讳言,中国对外经贸现状多有不如人意之处,国内增值率较低、环境污染、出口企业劳工权益问题……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正视并努力解决。但无论我们为取得这些成绩付出多少代价,中国对外经贸已经取得的成绩仍然是成绩,我们只能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和提升之道,不应也不能推倒重来。

从更高层次上思考,入世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里程碑,但也无需否认,对外经贸发展、经济开放度提高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足够警惕。同时,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规模和宏观调控能力已经成倍扩大增强,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意味着中国以间接调控手段化解外部冲击的能力已经成倍提高。正如1997年~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所一再证明的那样,中国绝不是外部冲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日益强有力的主动调控者。当然,我们要保持警惕,不等于要草木皆兵。

此外,入世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外部市场,同时也启示中国要不断提高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水平,要超越单纯的“与国际惯例接轨”,走向“推动规则演化”。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应增强领导力

证券时报记者:实际上,全球金融危机让不少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经济全球化。值此中国加入WTO十周年之际,又逢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之时,请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梅新育:我们要大力建设发展开放经济,但必须掌握开放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步伐,掌握节奏调整的主动权。扩大对外开放本身只是手段而不是基本目的,增进我们自己的利益才是基本目的,因此,开放的领域、次序、时间、程度、对象、先决条件、是否可以逆转收回等等,决定权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有半点含糊。之所以要强调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实践中有很多人经常把“扩大对外开放”这项手段颠倒成了基本目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停止使用片面的“扩大对外开放”的提法。为什么?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强调“扩大对外开放”,有助于增加我国从国际经济体系中获取所需。但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逾30年,我国国内资本积累数量已能满足需求,外汇缺口已成历史。此时片面强调“扩大对外开放”无异于单方面给自己施加约束,却不要求贸易伙伴承担任何向中国开放采购、销售和投资市场的义务,因此这个提法并不合适。有鉴于此,停止“扩大对外开放”的提法,转而使用“建设开放经济”的提法(或“建设开放型经济”等类似提法)更好。

滕泰:全球化本身没有错,它促进了技术传播、资本流动、生产要素和大宗商品交换,促进了全人类发展。看全球化,关键要看是谁主导全球化。欧美主导的全球化肯定是有利于他们的。无论是欧美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体系,以及美国华尔街的资本体系,都为欧美国家所用。一旦这些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全球化的跟随者就要付出代价,例如这次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就必须跟着交学费、跟着倒霉。

如何增强中国在全球化中的领导力?作为后来者,中国短期内不可能起主导作用,只能被动接受,逐步参与,努力提高自己的地位,捍卫自己的利益。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这些都有利于中国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中国近年也确实在逐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如中国对欧债危机伸出援手就是一例。

赵景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后续的主权债务危机,说明国际金融环境也存在高风险。尤其是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通过市场机制往往是难以规避和实现的。频发的贸易摩擦和“中国威胁论”也给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带来很大困扰。但是,这些问题绝不能成为否定我国对外开放成就的借口,也绝不能被当作阻碍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理由。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客观趋势,而且是有利有弊、利远远大于弊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大国或小国,都必须认真选择自身融入全球化的模式和道路。道路有很多种,但是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一股优势力量,使经济全球化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机会远远大于挑战。这些系统性风险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长期积累所导致的,也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国有清晰的开放思路,勇于破除国际上的各种阻碍力量,积极倡导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就能够使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在开放中得到解决,实现大国和平崛起。

中国要积极应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蔓延

证券时报记者: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在此情况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赵景峰:中国产品走出去时频遭贸易摩擦的原因有很多,找到了根源才能够从容应对。造成贸易摩擦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出口贸易的目标市场过于集中。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美国和欧盟。第二,对外贸易的优势产业过于集中。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纺织品原料及纺织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低端机械设备行业。第三,发达国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导致了贸易失衡被人为拉大。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未得到全面承认,从而贸易伙伴国更容易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第五,中国的国际法律、贸易等方面人才匮乏。

针对这些原因,中国的应对思路主要有:第一,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要积极开拓新兴国家市场。第二,继续推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的外贸产品结构调整,摆脱制造业的“低端锁定”,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性程度。第三,通过经济外交手段,促进发达国家对华解除高技术产品禁售,主动平衡我国的国际收支。第四,继续健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完善各类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寻求各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第五,发展服务贸易,提高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第六,继续大力培养贸易、法律、语言方面的国际化人才。

梅新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全世界1/5人口、资源禀赋却相对稀缺的国家而言,只有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才能充分满足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对外部市场、资源的需求,因此,作为全球贸易大国,我们需要努力维护和推进世贸组织的建设发展,遏制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削弱贸易保护主义对我们经济社会的负面冲击。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是与贸易伙伴共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重启,并确保其“发展回合”性质不更改,即确保这一轮谈判更多地顾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利益。

第二,通过双边、区域和多边等途径遏制贸易保护主义。

第三,充分运用本国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而且仍在继续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诱导贸易伙伴为赢得中国市场之利而抑制自己的保护主义冲动。

第四,在贸易伙伴国内结成尽可能广大的反贸易保护主义统一战线。

滕泰: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很多国家针对中国产品实施了贸易保护。事实上,中国贸易的自由度提高得很快,但持续的贸易顺差激化了有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所以中国仍受到很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公正对待。中国应该对此有所反应、积极应对,要在规则许可的框架内,捍卫自己的利益,敢于拿起同样的武器还击,否则会成为“活雷锋”。

此外,中国要减少出口补贴、减少顺差,转变对外开放战略,追求国际收支平衡。再有,我们要熟悉对手,了解外国人在想什么。通过对美国的多次考察,我发现美国有众多利益团体,跨国公司支持的,可能产业工人并不支持,所以要知己知彼,要安抚美国的产业协会产业工人,不能只顾及大的跨国公司利益。

数据

●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至今10年间,中国作为争端方参与了世贸组织30起案件,涉21项争端。其中,在8起案件中作为起诉方,涉及8项争端;在22起案件中作为被诉方,涉及13项争端。据世贸组织统计,美国是中国诉讼的主要目标,占了中国8起起诉案件中的6起,欧盟占2起。在中国被诉案件中,美国发起11起,欧盟5起,墨西哥3起,加拿大2起,危地马拉1起。争端涉及钢铁、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铜版纸、纺织品、电子支付系统等诸多行业领域。

●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

●1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近40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10%。

●10年间,国际贸易总量从2001年的12.65万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30.39万亿美元,10年增长了140%。

●10年间,中国货物贸易额由2001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出口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出口从2660.98亿美元上升至15777.89亿美元,增长493%。

●10年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595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10年间,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超40%,2010年达68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

●10年间,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

服饰新闻网 )
相关资讯
更多>>
资讯
  • 品牌
  • 企业
  • 资讯
  • 产品
  • 商机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