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装资讯
服装品牌
服装企业
产品
订货会
展会
专题
丽人网首页 > 服装新闻 > 渠道管理 > 正文
Pianta品牌创始人曾和平:跨境电商热下的冷思考(上)
网友分享:Kitty
2016-01-06 17:54来源于:丽人服装网
分享:

2015年11月30日,一丁集团宣布破产!当晚23:56分,一丁集团副总裁林德志抒发了这样的悲情:

伤痛让你如此美丽,

你可以更加看清自己,

前行的路上再无畏惧,

即使面对再多的风雨。

伤痛让你如此美丽,

让你可以了解世事如棋,

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错了一次就要输掉全局。

伤痛让你如此美丽,

让你懂得人心可期,

只要我们都尚存一息,

暂时别离定会等来更好的相聚。

伤痛让你如此美丽,

让你明白活着就会有转机,

我们的事业还会继续,

风雨过后等着你东山再起!

最后,套用一句《魔鬼终结者》里的台词:I’ll be back!

他还说到:“他用整个集团的破产重组换来了这三点认识,也许还要用牺牲几年自由的代价来换取另一个自由。尽管代价沉重,但他正在为他的错误埋单。许多人走过的弯路,他也走了。这一跤,摔得有点惨,以致于成为这么大的一个集团无法承受之痛。今天他失败了,不等于他对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认识是错的。方向对了,时机错了。后果就是一地鸡毛。但我相信,他会回来。我相信,他会东山再起。十五年前,刚走出大学校门、一无所有满脸青涩的吴建荣,一手创办了一丁集团,今天,有经验、有人脉、有能力,也有过惨痛教训的吴建荣,有什么理由不会东山再起?”

一. 为什么跨境电商热了

如果说如今中国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热情比美国、日本还要高,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这还真是事实。而中国消费者的跨境消费的主要采购国家就是美国和日本。这到底是如何一回事呢?

2013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对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网购消费者的跨境电子商务使用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该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购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使用率高达57.3%,大幅度超过美国的44.7%,日本的17.6%。中国网购消费者对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购物的热情极高,美国、日本是中国网购消费者跨境采购的主要国家。

从这项调查公布的2010年--2012年三年的购买金额来看,中国网购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的购买力也远超美国和日本的消费者,以2012年数据为例,中国网购消费者从美国和日本购买的金额为2868亿日元,美国从中国和日本购买的金额为757亿日元,日本从中国和美国购买的金额仅为155亿日元。同时中国消费者从美国、日本跨境网购的金额正在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与2010年相比增长7个百分点,2012年比2011年更是增长了23个百分点之多。

今年以来跨境电商更成为了政策力挺的区域,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为之“添砖加瓦”,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再添了一把火。

此前的5月份,国务院接连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都在跨境电商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

跨境电商之所以成为政策“新宠”,很大程度源于近期外贸形势的疲弱。今年公布的5月进出口数据委实不太乐观。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5月,进出口总值9.47万亿元,同比下降7.8%,降幅比前4个月加深了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微增0.8%,进口则大幅下降17.2%。

实际上,在国内产业升级阵痛,国际市场迭代的大背景下,当前我国外贸形势严峻。201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仅2.3%,没有达到年初7.5%的预期目标。今年以来更是下滑得厉害,前五个月,出口增速有四个月是负增长。

在传统外贸显疲态的同时,跨境电商业务异军突起。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跨境通、亚马逊、阿里巴巴、1号店等电商巨头纷纷杀入跨境海淘。前不久,国务院发布政策“红包”,部分国外日用品试点降关税,同时调整部分商品消费税。

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会议指出,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有利于扩大消费、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就在前一天的6月9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登名为“中国将成为美国中小企业的下一个希望”的公开信。信中马云首度介绍了阿里巴巴的美国战略—帮助美国中小企业链接全球电商生态,以及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第三方机构E-Marketer数据显示,中国网购人群的跨境消费规模从2010年的20亿美元大幅增至2014年的200亿美元,其中美国产地的商品,从服饰到母婴用品均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该机构称,中国电商市场规模在2013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并将会在未来五年再翻一倍。

另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其中,出口占比约85.4%,进口比例14.6%,B2B交易占比达93.5%,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9%。

而另一方面,2014年和2013年我国外贸的增长率分别为2.3%和7.6%,远远低于跨境电商30%以上的增长速度。由于国际市场的萎缩,传统的外贸出口订单日益碎片化。从前国外客户订单大且集中,便于上游企业批量化生产,如今的订单小且分散。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销售渠道主要掌握在国外大型零售商手中,我国出口企业相对比较被动。跨境电子商务无疑是解决中小企业存量订单碎片化、品牌制造商增量销售渠道难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制造”来说,跨境电子商务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市场的大门。业内舆论普遍认为,跨境电子商务是开拓外贸市场的新渠道,对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中国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热情高涨的原因是什么呢?客观促进刺激因素可考虑以下两个:

1、互联网普及率以及网购渗透率的提升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基础促进作用。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从2010年的34.3%上升到2015年6月的48.8%,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中国网购用户渗透率也从2010年的35.1%提升到2014年的55.7%,2014年12月,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已达3.61亿,人群数量庞大。消费者对互联网、网购越来越熟悉,互联网、网购正在成为很多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淘宝、天猫信用背书下设立的淘宝全球购、天猫国际,在消费者眼里,跨境电商虽然很新鲜,但是依然属于他们熟悉的网购范畴,他们依然是在淘宝,只不过这一次卖家是在国外。互联网普及率和网购渗透率的大幅提升造就了跨境电商发展的肥沃土壤。

2人民币升值增加了对国外商品的购买力

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可以看成是购买国外物品金额的下降,是购买力的增强,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购入交易是利好因素。2013年更是“人民币升值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上涨幅度达3%,41次创新高。2014年,人民币小幅升值仍在继续。这样的货币形势对进口跨境电商来说:其积极促进作用是毋宁质疑的。

从消费者的主观使用跨境电子商务的理由来考虑的话,最广为人知的刺激因素便是由于我国国内频发的安全问题,许多消费者希望去海外寻找更为靠谱的替代品,其次是由于我国关税高企、中间成本高昂差价过大,导致很多消费者转向海外跨境购买。日本经济产业省也按照国别对消费者使用跨境购物的理由做了调查。“在国内买不到”、“比在国内购买便宜”是中美日三国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进行购物的最主要原因。从国别特点来看,9成以上的日本消费者并不认为通过跨境电商从国外购买来的产品比“比在国内买到的品质好”,也不认为跨境购买来的商品“比在国内购买安全性高”。

而接受调查的中国消费者,有5成左右认为通过跨境电商购买来的产品“比在国内买到的品质好”,同时认为跨境购买来的产品“比在国内购买安全性高”的消费者比例也较高。美国消费者的这两项调查数据居于中国和日本之间。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很多消费者对国内售卖的商品信任度不足,而日本消费者则处于对本国售卖商品极度信任的另一个极端。

通过互联网可以很容易的跨越国境,获取其他国家的信息并进行交易,对于很多商家来说,不用进行大额投资就可以进入国外市场,是非常好的事情。满足消费者对于跨境购买的需求也是电商们迎来的新的机遇,2013年跨境电商更是多次被冠以“蓝海”的名头登上我国各大新闻媒体,越来越多的电商界和投资界人士关注到了跨境电商这一领域。虽然目前我国跨境购物还面临着送货周期长、运费高、退换货难度大等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大电商平台开始发力这一领域的情况下,

2016年,人们都在祈盼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能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二.热浪下为什么要做冷思考

在互联网+正席卷神州大地的时候,我却要在这里妄谈“冷思考”,是否是标新立异;是否有点大逆不道?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多次悯心自问,然而我所经历过或了解过的的历史告诉我:中国人普遍存在着两大陋习:一是热衷于“运动”,二是喜欢“造神”!

中国人喜欢搞运动,而且,中国人还有一种非凡的能力,只要一搞“运动”就准能搞出一大堆的“神话”来。关于这一点,我们这一代人,当然都知道“大跃进”带来的亩产万吨田、猪能养得比大象还大的伟绩。虽然“大跃进”已经成了一个笑话、一个悲剧,但是,中国人搞运动的习性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只要我们看电视、读报纸,只要我们活在中国的社会里,怎么也不会离开各种各样的“运动”,而且,我们现在仍然没有离开这样的模式,即,一搞运动,我们就能“取得伟大的成绩”。不是吗?我们的新闻里已经在大肆宣传,我也相信在座的绝大部分都看到这样的故事:

《22岁,天使轮估值过6亿,将颠覆整个视频和广告行业》

《90后休学CEO:刷“柜子”让早餐天使投了2000万》

《余佳文:明年我要发一个亿给员工》

《90后美女CEO进军旅游业,薛蛮子15分钟定投》

先不讲这些故事如何忽悠你,如何夸大了效果,你可以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你花3个月拿到了1000万的投资,你会不会是在吹牛,15分钟敲定了千万投资。为什么?因为,这样显得你牛逼,媒体会帮你报道,朋友圈一堆点赞的,然后你就会觉得心情倍儿爽,顿时登上了人生巅峰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另外,自古以来,中国民众,对神灵表现出过多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笃信和尊崇。他们甚至盲从别人,奴化自己,人家造神,他们就去拜神,从来不去计较造神者究竟出自何种心态,获得何种利益。这种可悲现象,几千年来一以贯之,于今仍旧虔诚朝圣,不绝如缕,俨然构成一部中国民众造神、拜神之历史。反过来说,这对那些被尊崇神位的凡人,本身也是很不公道的。因为那不是真实的个体,他们并也无意去搞个人崇拜。譬如诸葛亮,他绝对不会想到罗贯中在演义小说中会用放大镜神化其军事能力;譬如武松,他做梦都没想到:喝了那么多的酒还能打死一只威猛凶恶的老虎。这些人其实都是无辜的受害者,而真正需要对此负责的恰恰是造神运动的始作俑者!

在这里我只想用在前段时间被吵得沸沸扬扬的“一亩地”来说明就足够了!

今年7月,我的微信朋友圈突然被一家农产品B2B电商平台“一亩田”刷屏了。在同时间密集的媒体报道上,我们又看到了这样的“神话”:“每个月价格都涨”、“一万亿”等等劲爆的词汇。根据南方周末撰写的文章,红杉资本为了抢“一亩田”,不签协议直接打了几百万美金。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我们还看到这样一段表述:“一亩田交易规模今年底将突破1000亿,而阿里巴巴去年的农产品销售额是480亿。到明年底,一亩田至少能达到5000亿,或将冲击一下10000亿。”

当我看到这些数据,下巴都快掉地上了。和很多传奇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格外年轻,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出生于1985年,他曾在极客公园的一次演讲中说道:“你们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亩田提供的。” 

伴随着“一亩田”的刷屏,我发现朋友圈里对于媒体公开数据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去年一个月只有50万交易额的“一亩田”称自己现在每月交易额突破100亿,平均每日3亿。这样的增长速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通过搜索我发现:媒体对于“一亩田”的报道大多集中在今年7月的10天内,其中由南方周末刊登的《一亩田:4年20倍增长,估值1月1涨导致很多VC错过》一文传播最广,而其他媒体关于“一亩田”的报道也大多集中在7月间的两天。

因此,我不得不怀疑“一亩田”可能是一个精心包装过的故事,项目优秀无疑,但宣传的文本上夸张的部分应该属于又一个人造的“神话”

我曾在我撰写的拙文《文明生长》一文中写到:“中国人一贯喜欢以大干快上,争创世界第一之类的突飞猛进思维来释义他们的发展思路,少了点专注于点滴的改良,少了点一小步一小步的耐心和勤勉。结果他们的战略很容易就演绎成以盲目扩张为导向,强调的是在现有市场空间的“血腥”斗价。“做个百年企业”,“争创世界第一”的战略目标,听起来确实气势恢宏,但是却因为各种必备的战略要素缺乏制度性的安排,缺乏过程的控制和动态的管理,结果是把它作为一个鼓舞人心的豪言壮语可以,把它挂在墙上作为激励斗志的标语口号也可以,但却始终无法实质性地化作企业日常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实际实施。这种在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的泥沼之间声嘶力竭地挣扎,看起来好像很悲壮,很宏伟,其实大多还是在原地踏步!”

 

所幸的是近几个月来我已听到许多理性的声音:

 

我国著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平台为王,流量分发”“生态链战略”“免费第一”“得屌丝者得天下”“互联网是轻公司”,这些铁律,在今天也许需要被价值重估。

著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说:互联网企业入冬,有两个征兆,一是不扩员,二是并购。以前互联网企业比拼的是规模,越做越重,发烧到39度,现在互联网企业则正式进入清醒期。该为发烧的市场浇一桶冷水了。羊毛出在猪身上是在发高烧!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说:互联网在中国之所以轰轰烈烈,以至于大市值互联网公司有一半在中国,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的传统行业效率低,给互联网公司留出了很大的空间。第二个原因就是政府管制少,进入相对自由。现在是一提创业必谈互联网,其实传统行业一样有创业机会,不一定非做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也可以啊。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没有一定之规,要做具体分析,哪一个有效我就走哪一条路,并不存在着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他还说:对互联网,既不要排斥、轻视它,也不要产生恐慌情绪,而是要冷静地沉下心来分析自己行业的业务特征,有哪些是适合互联网上做的,有哪些是互联网没办法做的,我自己的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我要不要上网,我怎么上网?要独立的思考。传统企业对互联网刚开始是漠视,当互联网冲击到自己的时候,很快就从冷漠变成了恐慌,又从恐慌变成了盲目的崇拜,现在是在恐慌情绪下盲目崇拜,以为我不上网就要死,没有那回事。很多传统企业向互联网投降,我觉得太早了,还没有认真抵抗呢,就投降了?

 

福布斯封面是这样介绍马云的:

Alibaba founder Jack Ma, the man brands love to hate.

Unstoppable, his $200 b empire is built atop a mountainof fakes. And there’s little anyone can do about it.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人们爱恨交织,却势不可挡,市值2000亿美元的帝国,建筑在假货高山之上,谁也毫无办法。”

 

(待续)

相关资讯
更多>>
资讯
  • 品牌
  • 企业
  • 资讯
  • 产品
  • 商机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