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装资讯
服装品牌
服装企业
产品
订货会
展会
专题
丽人网首页 > 服装新闻 > 游山玩水 > 正文
《舌尖2》第四集《家常》走进百姓家 红烧肉闪亮登场
网友分享:Kitty
2014-05-10 16:54来源于:网络
分享:

“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舌尖2》来到第四集,名为《家常》。细心观众事先也许会心生疑惑,前三集故事从未脱离家常元素,而这单讲“家常”的第四集,要怎样巧妙解构这一主题呢?

如同这一集中的食物一样,没有华丽的外表和精妙的技法,《家常》甚至放弃了《舌尖》此前坚持的诗化语言,而是用更平实的方式端上了浓浓的、难以化开的亲情。只是,这又让本集陷入了刻意煽情的漩涡,琴童母亲的落泪、产妇夫妻的相拥,尽管有着深入刻画的人物情感,呈现出来却有些不像《舌尖》了。

红烧肉登场,借美食说人情

是时候该红烧肉登场了,这个最为大众的菜品,是多少百姓餐桌的看家硬菜。直到第二季才姗姗来迟的红烧肉,穿着平民化的外衣,但登场过程却十足大牌,《家常》为这道经典家常菜所做的铺垫用掉了太多笔墨。

妈妈辞去工作全职陪子钰在上海学琴,爸爸在老家五年没有去过上海,母女俩也没有回去看望化疗了十几次的奶奶……如导演陈晓卿所说,本季《舌尖》融入了更多社会化议题,而《家常》似乎成为了这一议题的集散地。陪读现象并不十分普遍,却也是迁徙大军的重要一支,与陪读截然相反的是,山东菏泽的山村里还有两名留守儿童,以及父母离异被姑妈抚养长大的孩子。本集编导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名义上说美食,实际上将中国人的隐忍、奉献精神和盘托出,甚至是为了呈现出一个转型中社会存在的种种畸象。

针对小钰母女,观众的意见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其中一派认为小钰的母亲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很是为此感动;另一派则认为中华传统的孝道,变成了“孝敬”儿女。然而讨论声中,却很少能发现对红烧肉的认同。食物的作用,在本集中被放至最低,不少观众在看《舌尖》的同时,仿佛产生了穿越回久远的《东方时空》之感。

舌尖进产房,借美食说碰撞

《家常》开播当晚,恰逢另外一档将摄影棚搬至产房的真人秀节目《来吧孩子》的开播。巧合的是,《家常》也将大量篇幅投入到产房当中,产妇的故事成了周五晚当仁不让的主角。

编导并未急于切入主题,而是将即将生产的梦露如何迎接未知的恐惧,两家人如何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娓娓铺陈,在孩子出生后,来自广东的婆家和四川的娘家之间的厨艺战争开始上演了,木瓜鲫鱼汤、猪脚姜,传统的粤式下奶食品让广东观众赞不绝口,而四川的鱼腥草与鸡同炖也让川籍观众欲罢不能。两种文化的交融和对撞在这一段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观众群中,同样形成了一场战争,一类观众在看到梦露进入产房后泪眼婆娑,普遍认为对生活的还原触碰到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还有一类观众则认为,过多的表现人情,让《舌尖》陷入了走题和深入两难的境地,并且难以自拔:“立意太高,离题万里,难免头重脚轻,味同嚼腊,本来是舌尖,想说得比能说的多太多,结果变成长舌了。”

线索稍乱,却都是在讲家

也许,观众原本期待的只是一场洞悉五湖四海家常菜风韵的风光片,不想,却被野心十足的编导们变成了一部借物喻人的情感片。然而众口难调,观众中有人感叹《家常》风格的难以捉摸,却也有人被剧中传递出的“情”深深吸引。

或许,《家常》只是一部最适合一家人围坐同看的生活片,剧中所有的情感故事均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载体。山西玉米农是最为传统的家庭,旅居上海的河南母女是漂泊中的家庭,父母离异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是离散的家庭,一样米养百样人,个中滋味自己知晓、拨开美食的重重迷雾,观众可从杂乱无章的故事中寻找蛛丝马迹,无论你对哪种家庭形态最为了解,都能够明白在红烧肉诱人之外,陪着学习中提琴的女儿拿到国际大奖的孩子的母亲为何会泣不成声;泡茶有着爽冽的口感,可户外运动爱好者和他半年未见的离异父亲为何相对无言;糖水甜腻,可澳门的父亲为何见到毛脚女婿却要有着亦敌亦友的心理复杂。

美食在《家常》中真正从主角退位,而制造这些美食的人,才是编导想要去用心解读的。编导不忘加入点题之笔:“《家常》味觉像一颗种子深植在记忆中。舌尖带给我们的感受不光是美食本身,更多是通过美食体会背后的故事。心无论走得多远,熟悉的味道指引家的方向。”

通过一张张家庭餐桌,可以看到中国人的伦理纲常和生活智慧,《舌尖》的主题的再一次得到升华。然而,这样的主题和表现方式似乎无法像第一季引起到更多观者的视觉、味觉共鸣,然而面对“家”这个亘古不变的情感话题,即便不够喜欢,也绝对不会不懂,这或许是《舌尖2》的编导们放手尝试的初衷。

网络 )
相关资讯
更多>>
资讯
  • 品牌
  • 企业
  • 资讯
  • 产品
  • 商机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