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装资讯
服装品牌
服装企业
产品
订货会
展会
专题
丽人网首页 > 服装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辛集制革:危机中调整产业结构
网友分享:Kitty
2009-06-16 10:01来源于:慧聪皮革网
分享:

我们知道,辛集市是河北省重要制革区,也是“中国皮都”。自古,辛集就与有皮革业的渊源,当地人对制革制衣流程熟悉的程度可谓是深刻。皮革业是辛集的招牌产业,1148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但85%的皮衣出口到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过度依赖外贸出口,潜在市场风险较大。
金融危机对辛集皮革商的影响巨大,一直以来,辛集都为俄罗斯出口做订单,皮装的款式设计有独特的风格,金融危机令俄罗斯消费能力明显下降,国际市场突破艰难。然而,如果转做国内市场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除了要重新改变设计需要投入一笔钱外,国内市场的流行样式、花色等等也需要调查研究,然后做出适合国内消费者喜爱的皮革制品,开发新市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辛集制革进入了冰冻期。
一)“北方皮都”皮革商黯然离俄
眼下1000多名已撤离的辛集皮货商的处境和在俄十数万华商一样难,他们从没想过生意会如此难做,甚至连俄罗斯人也担心自此会不会再也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中国货,因为他们的货币——卢布贬值幅度太大了。但就是卢布贬值,使得皮货商们考虑要不要把宝全部押在俄罗斯一家身上。
被俄罗斯人喻为“国中之国”的莫斯科阿斯泰集装箱市场,在经济危机前,曾被华商誉为遍地黄金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在俄罗斯的辛集商户,主要集中在莫斯科阿斯泰市场。这个市场的摊点均为集装箱货柜,因此又被称为集装箱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辛集的商户超过了330家,这330家商户的出货量占了辛集皮衣产量的80%。如今这330家,1000多号人,“只剩下百八十号人留守,其余的人都回国了”。
3月21日,资深皮货商张进喜搭乘班机从莫斯科回到中国。这位前辛集市政府驻俄罗斯办事处工作人员,自2002年就到莫斯科为辛集商户提供服务,目前受聘于辛集市某大型制衣企业,任公司俄罗斯销售部经理。谈起刚刚过去的这个销售旺季,他摆了摆手说,生意确实太难做。俄罗斯人的购买力大幅下降,产品销售普遍受阻。
在阿斯泰市场上打拼超过7年的张进喜对去年的销售形势如此分析:金融危机致使石油价格下降,为应对危机,卢布大幅贬值,而对俄贸易以美元结算的辛集皮货商,为了保持利润而提高卢布售价,但顾客对每件提价1000卢布以上的皮衣不买账。结果:俄国人穿不到新皮衣,辛集皮货商赚不到钱了。
去年6月,美元兑卢布还是1兑26.7,而今年3月变成了1兑37左右,贬值幅度超过30%,这样同样是100美元一件的皮衣,俄罗斯人需多付出1000卢布左右,市场滞销、批发商也不敢进货。另外,由于石油价格直线下滑,金融危机四处蔓延,俄银行收紧了信贷业务,这使得“能挣敢花”的俄罗斯人几乎从银行拿不到贷款,平时非常普遍的分期付款购买皮衣业务大幅萎缩,俄罗斯等东欧国家民众购买力大幅下降。
张进喜说,不单是辛集人,从去年9月份开始,凡是在俄罗斯市场上的华商、越南商人、土耳其商人,都感慨于钱是如此地难赚。
二)俄彻查“灰色清关”致损失严重
去年9月11日,陆陆续续的国际长途从莫斯科打回了辛集——俄海关开始对“灰色清关”动手了。
“灰色清关”是中俄民间贸易一直沿用的手段,虽为“灰色”但并不违法,并且为俄政府默认。
由于历史原因和俄罗斯的特殊国情,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包括鞋服在内的很多中国货都是通过“包机包税”途径进入俄罗斯市场的。货主只要向货运公司缴纳运费,就可以由货运公司将货物运往目的地,并由货运公司委托的“清关公司”代理清关。其间货主自己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这种通关方式被界定为“灰色清关”。
辛集市皮革业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国强说:“行业协会也呼吁大家采取正常的报关手续,但正常的‘白色通关’不但效率低、时间长,而且费用高,发过去的货品都是应时应季的,如按照正常的报关手续,仅通关就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这样一来时令产品就会过季,过季必将‘赔本’甩卖。因此只要‘灰色清关’存在,正常的通关就不会有人用,我们的商户算是高风险、高回报吧。”
“尽管俄政府是默认‘包机包税’这一贸易方式的,但由于每个商户手里不能拿到进口手续和完税证明,这就为俄海关随时查扣货物提供了借口。”张国强说。
去年的9月11日,大批俄海关人员和警察包围了阿斯泰市场,他们以政府打击走私的名义查封了集装箱市场的仓库,随后用电焊机将集装箱焊死,并贴上封条,直到现在问题没有解决。
“据了解,那次行动中,华商的损失超过了21亿美元,其中温州商人损失最大,在10亿美元左右,福建客商损失约1亿美元,辛集市被查封的货物货值近3000万美元,几乎每家辛集客商都有一定损失,是辛集商户有史以来遭受的最大损失。”张进喜说。
三)辛集制革进入冰冻期
孙岭的皮衣店位于河北辛集市皮革商业城最繁华的地段,这是一个有着十几年历史的商业区,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这里曾一度辉煌,商旅云集,当地很多人就靠着做皮革皮衣发展了起来,甚至在当地形成了制衣、制革的工业区,在辛集这个只有6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直接从事皮革生意的就有6万人,皮革业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辛集市的支柱产业。
然而近来的生意却让孙岭倍感难做,以往到了6月份,就开始有批发商来辛集订货,而今年,却没有一个客户来光顾下订单。
在辛集商业城,很多商家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来打发时间,甚至有些商铺暂且关门,等到九月旺季的时候再行营业。
被冷落的商业城只是辛集皮革产业的一角。在辛集市的皮革产业中,有超过80%的皮革制品出口到俄罗斯及周边的东欧国家,这些出口企业才是辛集皮革业的主导企业。
制衣区紧邻皮革商业城,这里散布着近百家大大小小的制衣企业,向南几公里,则还有一个制革区,一些较大规模的制革、制衣厂集中于此,而更多的近千家中小制衣作坊则分布在辛集市的各个角落。
位于制革区的一家中等规模制革企业,开工的时候能有二三百工人。而记者在现场看到,其厂内的车间大门紧锁,门前1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上空无一车。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此时,前来开车订货的客户,能将停车场停满,而现在却没有一人。
当地一些规模较大,在国内市场较有竞争力的制衣制革企业也是如此。如河北东明集团,虽然目前还在开工,但是产量和效益已经锐减了很多。
河北巴迈隆集团也是位于制衣区一家较大的成衣企业,在辛集上千制衣企业中排名前几位,一位销售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工厂的三个车间已经全部开工了,有上千工人,而现在由于订单少,只有几十个工人在车间。
不过,由于巴迈隆这几年已经在向内销转型,做国内贴牌,也开始做自有品牌,有较多的客户资源,所以目前也有一些市场订单,而更多的依赖外贸的制衣制革企业,面对出口锐减,则有些束手无策。
从辛集市政府公布的2009年1~4月纳税5万元以上的企业纳税情况表中看到,为数不多几家的年纳税额在百万元以上的制衣制革企业中,对比去年同期,纳税额降幅都在50%以上,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企业不及去年1/10。
而一位未进入统计系统的中小制衣企业老板表示,其所在的企业从去年开始已经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停办,目前免除了相关纳税等费用,很多像他这样的中小企业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成本,渡过困难期。
四)调整产业结构应对危机
这种县级的产业集群专注于某一特色产业,几乎成了县级经济的一个发展方向,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包括共享基础设施、中介服务、劳务市场等,也能够提高当地产业的技术水平,毕竟小的地区并不适合像大城市一样门类齐全的发展模式。
“但是专业化程度高,同时也具有风险,因为任何产业本身都是具有风险的,比如产业周期风险,一个产业总会有衰退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耀认为,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如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减少,对于主导产业过于集中于某一个领域的区域,冲击最为明显。“过于集中于一个产业,这个地区的财政收入、就业、居民收入等方面都会面临风险。”
就辛集皮革产业来分析,80%以上皮衣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其产品类型、产品档次,以及面向的客户群体都有很强的单一性,并逐渐产生依赖性。因此,当金融危机到来,其销售市场必然受到重创。“辛集皮革产业当下就要做出市场多元化的调整,从俄罗斯向中亚、欧洲等市场调整,重新选择市场。”陈耀建议。
为此,辛集以浙江海宁为学习标杆,按照“控制总量、提升质量、延伸链条、创优品牌、开拓市场”的思路,力争实现皮革业由规模扩强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突出抓好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中国辛集国际皮革城项目,以此强力启动内贸市场。这一项目已通过专家论证,年内开工建设。同时,积极开发新品种,调整产品结构,该市梅花公司与台湾鞋企合作组建了宝得福制鞋公司,延长了产业链条。
辛集经济开发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借机摆脱单一皮革产业布局,调结构,保增长,提效益,扩就业。他们以皮革服装、机械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医药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形成了多晶硅、非晶微晶软磁带材料、制鞋、高密度纤维板等项目异军突起的新格局,新增产值达9亿元,税收7千万元。

慧聪皮革网 )
相关资讯
更多>>
资讯
  • 品牌
  • 企业
  • 资讯
  • 产品
  • 商机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