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装资讯
服装品牌
服装企业
产品
订货会
展会
专题
丽人网首页 > 服装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零售20年:从飞蛾扑火到化蛹为蝶
服饰编辑:辞旧
2021-02-27 17:00来源于:联商网
分享: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主任周勇

日前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日系便利店在中国为什么不赚钱,结论是租金太高,而且还有“铺面转让费”。这确实很有道理。

1999年我们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大卖场的时候,两万平方米卖场的租金不到200万元,每平方米日租金不到三毛,而如今不少社区店的每平方米日租金居然已经超过了10元。租金翻几番,但销售反而大幅度下降,过去很多大卖场每天可以做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如今只能做几十万。

一涨一跌,使零售的经营状况极度恶化。就便利店而言,关键还不在租金,我国各类零售店铺众多,便利店始终未能像日本那样成为主流消费渠道,日本便利店行业的销售额在2008年就已经超过了百货行业的销售额,其单店销售额几倍于我国便利店。

如果我国便利店的销售额也能同步提高,就可以部分化解高租金的压力,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便利店的日均销售只有两三千元,远远低于一家标准超市的盈亏平衡点(个体杂货店除外),更低于小型菜店的销售额。所以,便利店转型为社区菜店倒是很有效。

在便利店发展初期,业内都盛传300家是基本规模,但一路开到300家以后发现情况更糟,于是便一鼓作气开到1000家还是亏,兼并1000家以后总规模达到了2000多家亏得更多,最后只好把规模压缩到800家,以减少亏损。

我国目前有不少国有零售店之所以仍然开着没关闭,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铺面属于自有房产或低租金房产,如果按照市场租金计算盈亏,立马亏损;第二,用其他收益(如投资收益、租金收益等)弥补自营业务亏损,靠祖传家当过日子还过得挺滋润。有些上市公司报表显示,净利润居然高于营收,就属于这种情况。

前十年如飞蛾扑火

<Iframe src="http://video.linkshop.com.cn/1612968093372.mp4" width="640" height="498" class="refervideo" frameborder="0">

我国过去20年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十年,前十年被外资吓大,后十年被资本弄大。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零售业的连锁化发展刚刚起步,主要以中小超市为主,称为“标准超市”,比当前所说的“社区店”稍大,投资少、租金低、销售额高,盈利高,尤其是在大城市郊区的超市,租金更低,销售更高,一个几百平米的小店,一年可以净赚四五百万。

90年代中期外资以大卖场业态进入我国大陆局部市场,当时我国连锁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外资的点状发展并未对我国零售业产生全面影响。但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我国零售业就进入了国际化竞争的新时代,国内惊呼——狼来了!尤其是有关2003年前取消外资合营公司的数量、地域、股权和企业设立方式方面的限制的约定,更使我国零售胆战心惊。跨国咨询公司也吓唬本土零售商,说什么“在未来3-5年内,中国零售市场的60%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将由国家级零售“大腕”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份额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商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应对之策。我国开始组建“国家队”,北有“首联”(2001),南有“百联”(2003),2007年成立了“武商联”。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我国流通业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发展。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9号)。我国当前提出的很多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如有些地方实施“证照分离”,即先办理营业执照,获得营业执照后先开业经营,许可证待开业以后再缓办。还有实施“一区一证”甚至“一市一证”。

这些用“新政”形式出台的新办法,其实在2002年国发49号文中早有规定。即总部取得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后,门店不需再办理相应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可由总部(或委托门店)持加盖总部印章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复印件,向门店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并由门店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即可。可见,这是一个落实与执行问题。此外还在文件中规定了跨地区发展的连锁店统一纳税问题,而实际上直到目前这些问题都未能解决。即使在一个城市内的各个区域也存在相互分割的问题。建立高质量流通体系的障碍之一就是受制于利益分配的“区域分割”问题。

2004年7月商务部还公布了一份我国流通领域重点培育的全国20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名单,他们是:上海百联集团、浙江物产集团、大连大商集团、广东物资集团、国美电器、武汉中百集团、天津家世界集团、北京华联集团、山东三联集团、上海农工商超市、安徽徽商集团、北京王府井、苏果超市、深圳华润万家、北京物美投资集团、苏宁电器、天津物资集团、重庆商社、深圳新一佳超市、武汉武商集团。

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培育流通领域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意见》的通知(商改发[2004]298号)。

我当时所在的公司也被纳入全国流通20强的国家队,通过一次次论证与上报,最后国家发改委批给我们约四个亿的三年贴息贷款,国家出利息,银行贷款,按照约定落实投资项目。这事银行特别积极,主动出钱做可行性报告。但项目批下来以后,我们就放弃了。原因是企业不缺钱,不需要银行贷款。用了国家的钱,受制于既定的项目投入,不利于随机应变。当时的企业就主要靠自有资本发展连锁店、物流设施与信息系统,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很好,规模扩张也很有度。最后把这四个亿转给了百联。轰轰烈烈走过场,没得国家一分钱,最终一切都得靠自己。

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2005年易初莲化在济南开出了第一家独资超市,同年,家乐福新设立的温州店和海口店都是独资店,百盛、百安居等也相继独资化。由此,我国零售业进入了一个“外资由慢变快”“内资由快变慢”的发展时期。

竞争的结局是:既不是外资名列前茅,也不是国家队独占鳌头,虽然竞争主体不断更迭,但整个中国零售市场始终处于内外资、全国与区域、老零售与新零售共生共荣的竞争格局,谁也没有打败谁,谁也没有战胜谁。

在这个阶段,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经营者自身的认知与期望,经营者个人的学习力、创新力、控制力与影响力是推动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2002年11月,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连锁精英》一书由中国商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记述了中国连锁事业20位开拓者的故事。他们是:

王宗南——寻找中国的沃顿(联华超市)

华洲——做最好的零售商(华联超市)

杨德新——黑马上的常胜将军(农工商超市)

崔葆瑾——梦想飞扬(三联商社郑州百文)

张志铭——家电零售业的超级“巨鳄”(国美电器)

马嘉樑——大智若愚的仁商(苏果超市)

吕国满——一座特殊的桥梁(麦德龙)

郑万河——让思想引领企业(王府井)

徐刚——明日之星(华润万家)

张近东——率性成就未来(苏宁电器)

李秀珍——体验创新的快乐(北京超市发)

张文中——儒商的谋略(北京物美)

胡子敬——我是认真做事的人(湖南友谊阿波罗)

李彬兰——永远的新一“家”(深圳新一佳)

章百惠——创造适宜工作的企业(杭州华商家友超市)

程军——有耕耘就有收获(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

邱原昶——成功源于识实务(可的便利)

姜俊贤——百年老店的现代“掌门人”(全聚德)

胡沛立——东来顺的“领斗羊”(北京东安饮食东来顺连锁)

朱丹——追求完美 止于至善(深圳海王星辰医药)

上述20位零售精英以及同时代的许许多多“零售官兵”,曾经引领我国零售业实现了经营业态、组织模式与发展地域的变革,引领我国零售业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开拓者与传承者。他们的肩上扛着沉重的担,他们的身上流着零售的血,他们的心中烙着受伤的痕。他们从传统商业的泥潭中抽身而出,经历了初创时期的冷落与孤立,成长时期的迷茫与困惑,转型时期的挑战与惊险,才到达了水草丰茂的彼岸。他们是中国流通革命的旗手,为中国零售业后10年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零售业前十年的发展,面对强敌,奋不顾身,如飞蛾扑火,在烈火中重生。

后十年化蛹为蝶

如果说前十年如飞蛾扑火,那么最近十年则是化蛹为蝶。这是我国零售业真正变形与转折的十年。

在世纪之交,我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与中国网络三大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诞生,奠定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基础。1997年网易成立,1998年搜狐与新浪问世,2000年这三大门户网站都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分别成立于1998年、1999年、2000年。2003年阿里创办免费淘宝,2004年京东上线,阿里推出支付宝,2008年1号店与唯品会上线,2009年双十一购物节诞生。

真正的变化从2010年开始。这一年中国有了3G,苹果公司则推出了装有多点触摸屏界面的iPhone4。到2014年,移动端用户首次超越PC端,无线通信技术与智能手机完美结合,开创了移动零售新时代。零售的交易终端前移,从店铺前移到用户的任何一个生活场景,随心随购,到家服务、到点服务成为消费新常态。

从1852年全球第一家百货公司成立到2010年160年的零售发展史,发展路径基本上是通过零售业态与组织形态的创新,以及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自我改进,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在经济学界虽然把百货公司、连锁经营、超级市场、无店铺销售的出现称之为零售业的四次革命。其实,这仅仅是变化与变革,源于技术与需求引发的移动零售,才是真正的“革命”,而且对零售来说,这更像是一次“改朝换代”。

我国零售前十年怕被外资吃掉,后十年怕被互联网吃掉。后十年比前十年面临的更严峻,心理压力更大。

201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万亿元,这是消费升级的一个里程碑。

2013年,神仙开始下凡,微信支付上线。阿里在双十一前与银泰签署O2O战略协议,破冰行动开始,当年又收购银泰股权,开启了买买买与零售站队问题。

2014年双十二打响了线上向线下引流的支付战,用支付宝在线下结账可以享受半价优惠。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2015年“互联网+”的热议,2016年年初终于诞生新零售的标杆企业——盒马鲜生。其后有:超级物种(2017年7月1日)、苏鲜生(2017年4月28)、七鲜(2018年1月4日),这四者业内合称“新零售四少”。小象生鲜、EATOWN怡食家、天虹sp@ce、新华都海物会、步步高鲜食演义、百联RISO、掌鱼生鲜、联华鲸选等新零售品牌紧跟其后。

从此,我国零售业开启了从连锁化向数字化升级新轨道。其后出现的无人店、前置仓、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零售热点与风口,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是技术支撑、在线连接与数字化营运,背后则是资本助力。

1978年-1995年,这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起步阶段;

1996年-2008年,这是实体店的发展由快变慢的时期;

2009年-2020年,这是从两线独立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的时期。

各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割,存在交叉现象。如国务院签发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是上海的“第一八佰伴商厦”,批复时间是1992年5月5日,动工时间是1992年9月29日,正式开业时间是1995年12月20日。但在此前,外资零售业其实已经进入我国沿海城市。

前后两个十年,前十年发展以业态演变为核心,规模扩张主要依靠内部张力;后十年发展以技术迭代为基础,以用户连接为核心,规模扩张主要依靠外部推理,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

我国零售业最近20年的发展是一群又一群“小人物”不断冲破传统,打破常规,最后使自己成为“大人物”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上下都很迷茫,错一步进两步,步步向前,才从迷失中突围。

回顾我国零售业20年发展,前十年是个人英雄时代,后十年是资本英雄时代。但不管什么时代,零售业的发展都应该坚守一条基本准则:有效地服务好真实的生活需求,这才是一切零售的本质、本能与本性。

*本文系联商网特别策划“中国零售20年”系列报道,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联商立场

联商网 )
关健词:服装新零售
下一篇:淘宝发布首批23条百亿数字化产业带
相关资讯
更多>>
资讯
  • 品牌
  • 企业
  • 资讯
  • 产品
  • 商机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