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优衣库宣布其在韩国首尔明洞的全球旗舰店将在2021年1月31日正式关闭。
公开资料显示,首尔明洞的优衣库于2011年11月11日开业,该店面积3966㎡,是公司的全球第六家旗舰店,也是迄今仅次于纽约全球旗舰店的世界第二大门店。
关于闭店的原因,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日韩两国贸易纠纷两方面影响。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在韩国运营优衣库的迅销公司(Fast Retailing Co.)在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的运营亏损为883亿韩元(合8130万美元)。
2018年,韩国最高法院下令日本公司赔偿日本战时强迫劳动的韩国受害者,随后韩国实施了贸易限制。自2019年7月以来,韩国消费者抵制日本产品,以抗议日本对一些运往韩国的关键工业材料的出口限制。
面对疫情和韩国民众抵制日货运动的双重影响,日本快消巨头优衣库在韩国市场营收同比大降超50%,至今优衣库已经关闭了26家门店。
优衣库于2011年11月入驻首尔明洞,共4层,占地3729平方米 ,是全球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门店。开业当天销售额曾一度达到2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05万元),创下韩国单一服装卖场日销售额最高纪录。
2004年,日本迅销公司和韩国乐天购物分别出资51%和49%成立合资公司,打开优衣库韩国市场,连续5年创下了超过1万亿韩元的销售额。根据优衣库官网,目前在韩国运营着的门店一共有164家。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7月初,日本开始限制3种半导体产业关键原材料出口韩国,并于8月28日把韩国正式移出日方贸易“白色清单”。日本的限制措施实施之后,韩国民间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2019年8月,优衣库总部发表了一篇不合时宜的声明,称抵制运动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2019年10月,优衣库发布的一则广告被韩国民众认为嘲讽了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的慰安妇,再次引发争议。
2019年9月1日到2020年8月31日,优衣库在韩国的销售额仅为6298亿韩元(约37.9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降了54.3%,净利润更是由前一年的1633亿韩元(约9.84亿元人民币)暴跌至亏损994亿韩元(约5.99亿元人民币)。从2020年1月到11月,优衣库已经在韩国关闭了26家门店,并且计划在年内再关闭8家。
那么,优衣库全球业绩如何,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又如何?
根据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公布的2020财年业绩显示,公司营收2.01万亿日元,同比下滑了12.3%。净利润实现903亿日元,同比暴跌44.4%,这是迅销17年以来首次全年业绩出现下降。
营收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影响了下半财年的业绩,而迅销的大部分营收都来自优衣库,优衣库品牌占公司总营收比重为82.2%。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优衣库在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市场销售都出现下降,但大中华地区的业绩却表现得较为亮眼。
大中华区收益总额为4559亿日圆,同比仅下降9.3%,经营溢利为656亿日圆,同比下降26.3%,但线上销售同比大涨20%,表现强劲。
迅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吴品慧今年11月在进博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3月以来,优衣库大中华区以高于预期的速度恢复业绩表现,从5月开始,优衣库中国门店的销售额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水准。
优衣库官网和掌上旗舰店表现强劲,其中优衣库的网络线上业务收益甚至较上年度增长近20%,此外,优衣库在抖音、淘宝电商平台开启直播带货。
优衣库在中国逆势扩张,每年保持在中国内地新开80到100家门店的速度,今年6月到10月,优衣库就开了40多家门店。
目前优衣库中国内地已经有近800家门店,门店数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优衣库在海外的最大市场。在疫情影响下,优衣库大中华区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其母公司迅销(Fast Retailing)的会长兼社长柳井正表示,将在中国开设更多门店,按中国人口计算,预计可开3000家。可以看出,优衣库正在全力押注中国市场。